专题中心
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专题中心 > 正文

警惕心梗年轻化

 11月17日上午,当天凌晨3点半及早上9点连发两次室颤急性心梗的43岁患者李某,在贵医大二院心内科一病区夏碧桦主任团队两次进行紧急胸外按压、电击除颤抢救回来后,又接受了右侧冠脉血栓抽吸+支架植入术,患者病灶得到彻底解除,术后患者心率、血压恢复正常,5天后康复出院。这是发生心梗患者中一例较年轻的病例。
   
2016年11月7日清晨,43岁的李某像往常一样准备去工地干活,突发的心前区剧烈疼痛让他不得不停下来,紧接着全身大汗、恶心呕吐、手脚麻木,意识到问题严重的家人立即将他送到当地医院。当地医院医生诊治后,考虑急性心肌梗死,向家属下达了病危通知,并告知当地医疗条件有限,随时都有生命危险。经亲属介绍,11月8日李某家属与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一病区取得联系,并将患者转至贵医大二院心内科一病区治疗。
    接诊主治医师李冀在查看病人后认为,由于患者发病已经超过12小时,错过了急诊PCI的机会,所以只能先药物治疗,择期再行PCI。并告知家属李某病情危重,存在心源性休克、心脏骤停等风险,对患者本人进行心理疏导,让他安心接受治疗。
    11月9日清晨,李某诉胸闷明显,心电监护提示心率突然降至30次/分,病情又发生变化。抢救车就绪,打针、输液,经验丰富的夏碧桦主任医师团队立即为患者成功安装了临时起搏器,病人的心跳恢复至70次/分,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。
    由于病人始终无自主心跳,全靠起搏器维持,焦急的家属每天都和李医生沟通几次,甚至十几次,李医生也是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给家属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、风险及治疗,并在得知李某父母年老,膝下2个孩子尚未成年,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时,科室医保人员还积极为李某申请了“大病救治”。
 11月17日,手术时机基本成熟。但黎明前是最黑暗的:凌晨3点半,夜查房护士突然发现李某呼之不应、全身抽搐,监护室立即忙碌了起来,值班医师迅速赶到病人床旁,判断患者发生室颤后,立即对其进行胸外按压,电击除颤,由于判断准确,处理及时,将患者从死亡线救了回来。8时58分,李某再发室颤,夏碧桦主任医师紧急除颤,又一次将患者抢救回来。并立即送入介入室施行介入手术。由于发病的痛苦及经多次抢救,李某自己表示感到了希望的渺茫,时间在一秒秒的过去。但,介入室中,手术按既定方案进行着,李冀医师也不时地安慰李某,询问有无不适。1小时后,在心内科、介入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,为患者右侧冠脉进行血栓抽吸,并成功植入支架2枚,血管开通成功了,患者心率、血压立刻也恢复了正常。
    据心内科夏碧桦主任介绍,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提高,并趋于年轻化,今年贵医大二院心内科一病区救治的最年轻的心梗患者为26岁,目前冬季又是急性心肌梗死高发季节,当出现胸痛不适时,要尽快到能开展急诊手术的医院接受治疗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王临恺 杨青)

介入抢救心梗患者


介入手术


心梗术前术后对比图


术后观察

上一篇:外周介入新视角——脑血管造影可经桡动脉进行
下一篇:奇妙的一氧化氮检测